您的位置:>> 广州视窗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 >

广州超前谋划2条高速磁悬浮通道

2024-05-20 15:54:23 来源:广州视窗  繁体 复制  

  5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下称《规划》),广州规划建设番禺、增城、南沙、从化、黄埔等5个通用机场,新建白云国际机场T3高铁站,规划预留广州北站T4航站楼和专用轨道,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等铁路枢纽打造成为空铁联运一体化发展的典范。规划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1条专用轨道”,加快推进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项目建设;构建“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络,加快推进惠肇高速、机场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实现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

  《规划》提出,广州超前谋划广州与其他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实现与大湾区各城市中心1小时互达、与省内城市2小时互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达、与国家级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时互达。广州规划预留的2条高速磁悬浮通道分别为广州经深圳、福州、宁波至上海磁悬浮线路和广州经东莞、深圳至香港1条磁悬浮线路。

广州超前谋划2条高速磁悬浮通道

  《规划》提出,到2035年,形成交通强市新局面,率先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慧先进、安全韧性的现代化高质量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 “12312”出行交通圈: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和“123”快货物流圈[ “123”快货物流圈:国内城市1天送达,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引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和对外开放,助力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规划》提出,强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快)速路等衔接联通,推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各种交通方式深度融合。结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新建白云国际机场T3高铁站,规划预留广州北站T4航站楼和专用轨道,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等铁路枢纽打造成为空铁联运一体化发展的典范。规划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1条专用轨道”,加快推进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项目建设;构建“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络,加快推进惠肇高速、机场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实现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

广州超前谋划2条高速磁悬浮通道

  “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1条专用轨道”指通过正线及联络线引入广河高铁、广湛高铁、广清永高铁、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和广深高铁新通道6条高速铁路;加快建设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广清城际、广花城际、芳白城际5条城际铁路;2条地铁为地铁3号线、36号线;1条专用轨道为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空侧专用轨道。

  “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六横”包括珠三环高速、花都大道-永九快速、惠肇高速、北二环高速、增佛高速、华南快速,而“七纵”指包括清花高速、广清高速、机场高速及北延线、机场第二高速、新广从快速、京珠高速、从埔高速。

  在城市铁路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构建由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快线A、城市轨道交通快线B及城市轨道交通普线深度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落地,力争2035年建成1000公里城市轨道网。协同城际铁路,建设更高效的城市轨道快线A。加强与佛山、中山、东莞、深圳、清远、惠州等城市的轨道衔接,推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佛穗莞城际等规划建设。按照“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运营模式,实现轨道运营服务公交化,推进广州与相邻城市的各重要组团紧密联系。建设更便捷的城市轨道快线B。加快3号线东延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等线路建设,重点推进地铁8号线北延段及支线等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项目,支撑广州市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南沙、东部中心及外围综合新城至中心城区快速通达。

  在城市轨道普线网方面,《规划》提出,建设更广覆盖的城市轨道普线网。加密中心城区、南沙、东部中心内部及连绵发展地区走廊的城市轨道普线,提高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实现重要客流走廊全覆盖,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和大客流走廊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广州对外辐射通道。完善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的“三环+十九射”骨架形态,至2035年市域骨干路网总里程达到1500公里。推进跨江跨海通道,加快实施狮子洋通道、南中高速,推动莲花山通道建设,积极谋划沙鱼洲隧道、化龙至开发区西区过江通道等。推进高速拥堵路段扩容改造,实施机场高速、京港澳高速粤境清远佛冈至广州太和段、北二环高速改扩建等,加强易堵缓行收费站扩能治理。加密与周边城市互联通道,推进佛清从高速(广州段)、惠肇高速(白云至三水段)、清花高速等通道,强化广州对粤东西北的辐射能力。实现2小时可达大湾区城市,5小时可达省内城市,8小时可达周边省(区)中心城市。

  在统筹融合公路体系和城市道路体系方面,《规划》提出,进一步强化广州对外辐射通道。完善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华南的“三环+十九射”骨架形态,至2035年市域骨干路网总里程达到1500公里。推进跨江跨海通道,加快实施狮子洋通道、南中高速,推动莲花山通道建设,积极谋划沙鱼洲隧道、化龙至开发区西区过江通道等。推进高速拥堵路段扩容改造,实施机场高速、京港澳高速粤境清远佛冈至广州太和段、北二环高速改扩建等,加强易堵缓行收费站扩能治理。加密与周边城市互联通道,推进佛清从高速(广州段)、惠肇高速(白云至三水段)、清花高速等通道,强化广州对粤东西北的辐射能力。实现2小时可达大湾区城市,5小时可达省内城市,8小时可达周边省(区)中心城市。至2035年市域干线路网总里程达3500公里。重点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推进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临江大道等道路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契机打通结构性通道,完善市域路网结构。中心城区形成“内环+八联络”的快速通道和“十五横、十五纵”的干线路网系统,研究构建石化路—沙鱼洲隧道—南大干线—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及珠吉路—鱼珠隧道—新化快速路两条南北向快速通道,提升环城高速以东南北向疏解能力。加快建设鱼珠隧道、火炉山隧道、如意坊放射线系统工程等项目,优化提升重点区域路网功能。

  《规划》提出加强南沙与市域各组团快速联系。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地铁22号线、4号线复线规划建设,谋划研究京广高铁广州南至南沙延伸线工程,与广珠(澳)高铁、地铁18号线等形成多通道轨道布局,实现30分钟到市中心,1小时通达市域各组团。贯通南沙与中心城区高快速路走廊,开展西部快速通道南沙段前期研究,扩容联系通道,顺畅两端衔接。完善“一环七射两联络”区内城市轨道网络。“一环”为15号线轨道环线,串联南沙中心城区重点组团及重要枢纽。“七射”包含轨道交通4号线、4号线复线、18号线、22号线、31号线、32号线、38号线等7条射线,强化南沙中心城区向庆盛、北部、南部片区及周边城市辐射能力。两联络包含轨道26号线、33号线,支撑南沙北部组团交通联系。

  在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广应用。深化完善城市公交、出租车电动化,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含巡游出租车和网络巡游出租车)全部使用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新能源车辆,全面实现全市网络预约出租车电动化,力争至2025年城市客运交通新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95%。大力推动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引导提升个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50%以上。逐步淘汰老旧柴油车辆,至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汽车。推进快递物流绿色发展,至2025年符合城市物流配送管理政策的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邮政快递车辆比例不低于35%。

  本网声明:广州视窗发布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和摘编。

[ 编辑: NO 06 ]